长江师范学院2018年资助育人主题系列征文——资助伴我成长 助力求学之行

发布者:资助与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19-04-29浏览次数:705


长江师范学院2018年资助育人主题系列征文二等奖


资助伴我成长,助力求学之行

我,同大多数平凡的人一样,出生在偏远的山区。我的家乡和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一样,经济不发达。在我求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我深切地知道仅依靠父母在家务农是根本不足以供我上到大学。我觉得读书是幸福的,在我的求学之路上,若没有国家的各种资助和减免政策我也会和大多数因贫辍学的孩子一样,早早地就走上打工的道路。在上高中的时候就通过老师了解到国家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有生源地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政策。我得以正常的求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国家资助,国家资助是我求学路上的助力器。

从小父母都耳提面命——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才是唯一翻身的机会,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更好的前途。我一直将父母对我的督促牢记于心,经常提醒自己: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在关键的时刻不能掉链子。回首我已走过了十六年的学习之路了。自2002年步入学堂开始,我便一直获益于国家对学生的诸多资助。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期间书本费全免,每学期只交少数的报名费。但在那个时候,那少数的报名费也会成为一些家庭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妈妈时常对我讲起:她就是迫于学费才没有继续上学。我觉得我生活的年代非常幸福,国家减免书本费为很多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记得上初中那会儿,国家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每学期会有“两免一补”政策,这一补助又为贫困家庭减轻了一笔费用。那个时候的生活费大概一周五十元,每学期的补贴费用大概是三百来元,相当于六周的生活费。记得初二开始,每周会有三次“阳光午餐”——一盒纯牛奶两个面包。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上市多么的尽心竭力。国家在我求学之路的资助上,不仅仅是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更多的是通过助力我求学,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给予我精神生活的富足。我觉得教育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国家对于贫困家庭求学之路的扶持将会影响千千万万人的一生。在国家资助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个体,千千万万的受教育者受益,集体也将受益。

曾经看见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想这便是国家为何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教育的根本原因。首先,教育是我们每个人伴随一生的事业。一代人的教育成功了下一代人的教育也将受益,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是无偿的。但这种无偿并不是要求我们无为。相反,我们要有所作为,用作为来回报国家对于我们的培育,我们要投桃报李。习主席说:“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其实我觉得教育就犹如一块耕地,国家对于困难孩子的资助就像春风和春雨,正因为有其资助,祖国的花朵才能在教育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乃至开花结果。一代人培养下一代人,继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自我上大学以来,国家各种各样的资助贫困学生求学的项目越来越多,出生源地贷款外最为密切的就是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对于家庭贫困的求学者而言,国家助学金是解决短期问题的快捷方法。国家助学金犹如一股绵绵不绝的小溪流,汇聚到一起会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国家奖学金对于家庭贫困且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是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最佳方式。国家奖学金考验了求学者的态度和能力。国家奖学金犹如夏日久旱后的甘霖,来得十分猛烈,给家庭贫困的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中长期的。

在我上大学期间,非常有幸获得了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我深切地感受到奖学金的获得对于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意味着什么。记得那次获得励志奖学金,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有了着落。正因为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上大学的费用比初、高中多很多,很多家庭因学贫困。所以,在我的经历中,我特别能感触到国家资助对于家庭贫困孩子的重要性。

自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后 ,我感觉我肩头的担子更重了。我不仅仅要对得起父母对我的期望,还要不辜负党和国家对于我的培养。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对我的投入和付出。最基本的是要有担当,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担当的人。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局担当;要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的原则担当;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挑战担当;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担当。用实干、用担当来回报党和国家在我求学之路的资助。

国家资助贫困家庭求学,为众多学子开启了通往梦想的大门。我们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恩之情,要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回馈社会,回报国家对于我们的培养帮扶之恩,将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本有的价值。资助伴我成长,助力求学之行。

  

 
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资助与服务中心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政编码:408100
电话:(023)72792197 传真:(023)72792198
Email:zizhuyznu@163.com 技术支持:重庆凌逸科技 管理登录